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46篇
  免费   1466篇
  国内免费   1484篇
林业   5051篇
农学   3379篇
基础科学   374篇
  2089篇
综合类   15068篇
农作物   2351篇
水产渔业   1230篇
畜牧兽医   4165篇
园艺   2809篇
植物保护   338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670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753篇
  2016年   1152篇
  2015年   1007篇
  2014年   1501篇
  2013年   1798篇
  2012年   2746篇
  2011年   2366篇
  2010年   1976篇
  2009年   1926篇
  2008年   1965篇
  2007年   2254篇
  2006年   1833篇
  2005年   1762篇
  2004年   1328篇
  2003年   1128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1166篇
  2000年   943篇
  1999年   940篇
  1998年   716篇
  1997年   625篇
  1996年   684篇
  1995年   759篇
  1994年   776篇
  1993年   491篇
  1992年   491篇
  1991年   421篇
  1990年   460篇
  1989年   388篇
  1988年   419篇
  1987年   271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95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34篇
  1977年   45篇
  1975年   8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s of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disease, caused by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 is important to design an appropriate breeding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trai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e action and mode of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in wheat. Eight genotypes with varying resistance to the disease were crossed in a full diallel mating design. Parents and their progenies were evaluated for spot blotch resistanc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Hayman’s diallel analysi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e importance of additive gene effects in controlling the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in the materials under study. No epistasis, maternal, or reciprocal effects were detected.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exhibited partial dominance. Therefore, exercising selection for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segregating generation should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because of the predominance of additive gene effects. The Wr/Vr graph showed that the parents 30SAWSN5 (P3) and Coucal (P4) possessed more dominant genes, which makes them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inclusion in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相似文献   
92.
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过氧化氢酶1(cat1)基因受到巴西蕉诱导上调表达,为研究cat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Foc4的cat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at1基因缺失对Foc4的菌丝、孢子形态、菌落生长、抗渗透压胁迫和细胞壁选择性压力等没有影响;但引起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和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显示cat1基因的产物通过清除香蕉分泌的活性氧在Foc4对香蕉的致病过程中起作用,并参与病原菌对寄主纤维素成分的代谢。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
武玲萱  刘钊  王静 《中国蔬菜》2014,1(9):42-43
晋萝卜4 号是以雄性不育系4-01A 为母本,自交系03-37-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秋冬萝卜一代杂种,生育期80 d(天)。地上部叶丛半直立,叶片稀疏,肉质根圆柱形,表皮光滑,出土部分皮绿色,入土部分皮白色,近1/2 露出地面。含水量适中,肉质甜脆,商品性好。肉质根纵径30 cm,横径7~8 cm,单根质量1.5 kg,每667 m2 产量5 000 kg 左右。适宜山西省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4.
采用水培的方法,设3个磷水平,7个菌株,通过对株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固氮酶活性、茎叶氮含量、茎叶磷含量的测定及综合分析,确定使热研2号柱花草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达到最佳促生性能的磷浓度。结果表明:7个菌株在中磷时鲜重和含氮量最大,低磷不利于鲜重和含氮量的增加;经主因子综合分析,菌株YM11-1、RJS9-2、PN13-3在高磷时对热研2号柱花草有最好的固氮促生效果,菌株LZ3-2、BS1-1、PN13-3在中等磷条件下有最好的固氮促生效果,菌株FS3-1-1在高磷和中磷都有最好的固氮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95.
加工萝卜蜀萝9号(038A/C927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适合四川蔬菜加工的萝卜品种蜀萝9号的亲本选育经过、组合配制、品比试验、多点试验、生产试验与示范中的表现,结果表明:2年的生产示范产量可达61.02 t/hm2,比对照增产11.60%,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并对其理化品质分析的表明,蜀萝9号符合加工萝卜和企业深加工的要求,此外还提出了蜀萝9号的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6.
描述了毛竹的1个新栽培变种——绿槽龟甲竹。其竹秆下部一段的节交互歪斜,上下节在一侧相连,而节间在另一侧偏肿呈龟甲状,竹秆黄色,且龟甲状秆对称绿色纵条纹,分枝一侧纵沟槽绿色,叶片有淡黄色细纵条纹。  相似文献   
97.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的大田定位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栽培技术(两种垄规格)和垄厢栽培技术(3种厢规格)对水稻产量和根系性状的影响。与平作栽培(T0)相比,窄垄作梯式栽培(T1)和垄厢栽培(T3)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T1的产量最高,比T0平均增产22.2%(17.1%~27.2%),其次T3平均增产10.4%(5.8%~15.0%),但随着垄宽或厢宽的增加,产量增幅逐渐下降。较高的穗数和每穗粒数、良好的根系特性(根系氧化力、根表面吸收面积、根系孔隙度)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是上述两种栽培技术增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根解剖结构表明垄作梯式栽培的根皮层减小、中柱和导管面积增大,增强了水分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8.
野生新种小叶黄果枸杞保护效果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野生新种小叶黄果枸杞5年的围封保育措施,发现小叶黄果枸杞的平均密度、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和相对高度表现较好,说明小叶黄果枸杞的生境受到了较好的保护。同时提出了开发前景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
雪单3 号是利用双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的春白萝卜新品种。母本ED0108A 是以梅花春萝卜× 白玉春萝卜进行花药培
养获得的DH 系为轮回父本,与不育系进行多次回交,转育成的雄性不育系。父本ED3128 是由迟花春萝卜× 天鸿春萝卜进行
花药培养获得的DH 系。该品种生育期60 d(天),植株开展度45 cm,裂叶,小叶11 对,叶片数20,叶簇平展,叶色深绿;
肉质根长圆柱形,白皮白肉,根长36 cm,横径7.1 cm,单根质量1.1 kg,高抗黑腐病、芜菁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和花
椰菜花叶病毒病,抗霜霉病,群体整齐度高。每667 m2 产量4 000~5 000 kg。适宜在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区早春栽培。  相似文献   
100.
海丰长茄1 号是以双单倍体(DH)株系02-QP-19 为母本,优良自交系A-40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长茄一代杂种。平
均始花节位为第9 节,植株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叶脉、叶柄和主茎的颜色为紫色,植株半开张类型。果实平均纵径31.5
cm,横径4.5 cm,果皮紫黑色,有光泽,果实顶部尖,平均单果质量220 g,VC 和VP 的含量分别为23.2 mg·kg-1 和0.035%。
一般每667 m2 产量5 000 kg 左右。适宜北京、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区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